11月15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基金会工作座谈会在文华公书林六楼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斯阳、我校校长助理任友洲、校友办主任王志彬、校友办副主任李方红出席会议。两校基金会工作管理人员参与会议。
任友洲代表我校欢迎华东师范大学来访,并介绍了我校基金会近期的工作。第一,建好校友的合作平台,做到全覆盖;第二, 发挥师范院校的特长,做好基础教育合作;第三,建好投资平台,号召校友合作;第四,打造发展平台,拿出学校的资源与校友共同发展,写校史、铸校魂、建校园、聚校友、建“校品”,打造“桂子山学派”,为我校双甲子梦想贡献力量。
李方红介绍了我校基金会的基本情况,并向华东师范大学分享了开展工作的经验。第一,项目要策划好。大额小众的项目,发动全校上下一起参与;大众小额的项目,则利用设立微捐赠、定制院系基金,发动广泛的校友。基金会要注意引导,做好校友跟踪服务,搭建平台。第二,管理上,要做到严格、透明,建设赵凌云校长提出的“学校+校友校董”发展共同体,坚持“三个永远”和“三个优先”。在工作平台上,要支持地方校友会建设,要完善校院两级工作机制,加强日常校友工作管理。在学院方面,要支持学院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她也提到了基金会开展工作时遇到的困难。
斯阳表示,师范大学基金会开展工作,面临的困难有相似性。他分享了华东师范大学基金会开展工作的经验。校友会和基金会是一母同胞,要一起活动。首先,校友和学校是利益共同体,基金会要多拜访各地校友会。第二,建立双创大平台,为未来的企业家播下种子,培养未来的捐赠对象。第三,院系一般缺少基金会专职干部,要进行培训,提高工作能力。第四,捐赠方面,大额捐赠是主要努力方向,但也要多举办门槛较低的捐赠活动,如“校友林”等。基金会要把服务做在前面,学校与校友共荣共生。
两校领导和基金会工作管理人员对基金会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互相吸取了宝贵的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