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张安,2015年度“朱友军奖学金”获得者。本次能够荣获“朱友军奖学金”,于我而言,实在是一个莫大的鼓励,是对我过去一年的努力的极大肯定!
在学习研究方面,大三学年,我的学年学分绩综合测评90.23,专业年级排名5/211。我积极参加各种与专业有关的比赛,并取得第三届湖北省“荆楚杯”征文比赛优秀奖(省级)、2014年“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散文类一等奖(校级)、华中师范大学第八届“书香校园”征文二等奖(校级)等奖项; 在校级文学刊物刊物《摇篮》发表小说《杀猪佬》,校级报刊《华大青年》上发表散文《今所谓“一二九”》,在榕树下原创文学网发表小说和诗歌8篇。论文《旧体诗词在当代的艰难复兴——1957年前后旧体诗词创作语境考察》发表于《新文学评论》2015年第4期(收稿待梓,2015.12)。我积极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参加七校联合辅修(武汉大学<会计学专业>)学习,并顺利完成当前阶段的学习任务。
在工作实践方面,大三学年,我继续担任中文系2012级组织部长,工作认真负责。我参与“华中师范大学第四届大学生活分享活动”,赴高中进行高招宣传和信息咨询服务。在上一学年,将很大的精力花在了招生办公室的兼职工作上,先后独立负责2015年音乐视频初试组织工作、第三届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分享活动、高水平运动员材料审核以及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招生计划录入和校对等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我积极主动,不吝投入,经常加班加点,注重与他人通力合作,最终都将这些工作完满完成。这一学年,我也因此被表彰为“勤工助学积极分子”。
除此之外,我还先后三次从事语文家教工作,分别接触高中、初中和小学学生各一名,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的授课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学生成绩也有明显进步。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获得一定的报酬外,更重要的是,我积累了教育经验,对教学有了一些最基础的认知和看法。
现在想来,能够有幸获得获得这一次的“朱友军奖学金“,除了学院领导的大力抬爱,学校的亲切关怀,也得益于我态度上的认真,行动上的积极:
一是目标坚定明确,在大二的基础上,我立志于成绩上的更进步,科研上的新突破,能力上的新发展,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二是永远把专业知识视为重中之重,为此,我一方面紧跟老师,专注课堂,认真思考和完成老师的各种任务;另一方面,我虚心求教,独立思考,认真钻研,扩大阅读量,及时补充自己。
三是多尝试,多思考,多研究,多做事。上一学年,我参加的征文方面的比赛较多,文章投稿也较多,也开始做一些科研研究,这种多方面的尝试锻炼了在研究方面的能力,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四是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在上一学年我并没有只是沉浸在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之中,我也积极参加实践。一方面我在系学生会、招生办公室助理团队这两个组织中摸爬滚打,锤炼自己;另一方面,我主动接触社会,参加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外担任家教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
这次的奖学金,为我的学习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缓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我会好好规划,把这些资金用到真正该用的地方,让这些钱成为我求学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助力。首先,我会拿出一部分钱用于更新我的二手手提电脑,解决我的笔记本电脑过于陈旧,查阅资料、使用软件有诸多不便的问题;其次,我会购置一些一直以来想要购置的书本和学习用品;再次,我会预留购置冬衣的资金;最后,其余部分我会预留作为下阶段生活费,特别是实习期间和找工作期间的花费。
这一次的获奖,让我认识到“诚心向学,专心从教”在这个时代的价值,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对我们大学生的关怀,感受到了朱友军先生对于母校的情谊,感受到了一个企业家的伟大担当。朱友军学长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会努力向他学习,在自己的道路上坚定前行!